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发挥社会公益力量,创新环境培训模式,于6月2-3日捐赠助力广东梅州市、福建龙岩市,共同举办梅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交流培训会及“推动汀江—韩江流域共治共享模式”座谈会。华南河湖长培训中心全程参与活动组织工作。
本次培训是继4月20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赴梅州开展县域水环境治理专项公益调研活动,捐赠“送百门环保治理培训课到百县千镇”的首站培训,助力梅州、龙岩两地共同召开跨区域、跨流域、跨省份培训座谈,深化梅州龙岩对口合作新举措,推动老区苏区生态文明建设。
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金銮,龙岩市副市长修洪,两地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利局等分管领导,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候任法定代表人杨上镔,基金会副理长、公司董事长曾建宁,基金会监事、公司总裁张晓健等领导嘉宾参与活动。
开创新模式
以社会公益力量助力苏区老区生态文明建设
广东梅州和福建龙岩同属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卢文洲、广东省环科院博士于振江、河海大学教授张珂、广东省环保集团、曾建宁董事长、张晓健总裁等9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送学上门,为粤闽两地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引智借力,提升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履职能力。
徐祖信在授课中强调,农村污水治理中比技术更重要的是治理模式,方案设计要强调现场调查,工程建设要强化因地制宜,装置运行要注重专业运营,“建设、运维要一体化服务,建立专业化运维体系。”
曾建宁提出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为原则,以县域为单位,采用EPC或EPC+O模式,形成县域治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每年争取专项债、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分年度实施,确保农污治理一盘棋,提升县域治水整体质量和效率。曾建宁结合梅州山水人文优势,就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发展EOD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张晓健指出,用EPC模式做好农村污水建设过程管理,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极大程度降低运维成本,让农村污水设施可管理,管得起;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合理的适度超前加快环境治理设施建设,避免资金浪费。
培训期间,授课专家和两地环保部门干部充分交流,形成“规建运管”四统一模式成农村污水治理共识。
探索新路径
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工程”号召
会议为梅州、龙岩2市13县14镇,累计近400人次干部送去专业的环境治理公益培训课程,接下来,基金会将陆续在广东阳江市、清远市、江门市、茂名市、湛江市等多地开展“送百门环保治理培训课到百县千镇”系列活动,为广东各地生态文明建设送技术、送培训、送人才,更好助力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陈金銮代表梅州市委市政府对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关心梅州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陈金銮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学以致用,狠抓治理落实,积极探索更符合梅州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补齐梅州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短板切实提升治理效能,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创建新机制
粤闽生态文明交流合作、跨省流域共治共享
发源于福建武夷山南麓的汀江一路向南,流经龙岩市的4县,在梅州市大埔县与梅江、梅潭河汇合形成韩江,哺育了两岸千万儿女。《广州市与梅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支持梅州、龙岩等闽粤原中央苏区城市对结合作,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三江汇流的大埔县,具有深刻人文地理意义。
在梅州—龙岩两市“推动汀江—韩江流域共治共享模式”座谈交流会上,梅州通报了汀江—韩江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工作开展情况,两地干部交流农村生活污水、流域治理经验。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交流与合作探索,推动梅州、龙岩在农污治理机制方面达成一致共识,谱写了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联防联控、共治共享的新篇章。
培训期间,梅州市还召开了梅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交流会议精神,通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会议认为,采取EPC/EPCO(“规建运管”四统一)模式,整县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可有效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高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率,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